成长

成长

更关注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

五年前我离开职场,选择了自由职业者这条道路,从此我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随后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步入而立之年、初为人父……我发现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抓住每一点空闲时间去工作,我毫不费力的戒掉了刷短视频,甚至没有时间看喜欢的剧和电影,每天的时间都挤得满满当当的,我开始有时间焦虑。 然而除去睡觉吃饭、陪家人以及各种生活杂事,每天留给工作的时间只剩这么多,不管我再怎么挤,也不可能增加了。 我还发现,虽然每天做的事情大体相同,但我有时候会感觉精力充沛,有时候感觉身体被掏空。 我开始意识到,现在的我应该更关注精力管理,而不是时间管理。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先做重要的事项 花点时间弄清楚工作时间是被哪些事项所填满,然后按照重要性排序。每天优先做最重要的那部分任务,不重要的可以先放一放或者不做也没什么。 * 构思和确认选题 ⭐️⭐️⭐️⭐️⭐️ * 写作和修改 ⭐️⭐️⭐️⭐️⭐️ * 拍摄和剪辑 ⭐️⭐️⭐️⭐️ * 发布文章或视频 ⭐️⭐️⭐️⭐️ * 回复文章、视频下的评论 ⭐️⭐️ * 读者群聊 ⭐️ * 刷社交媒体获取信息 ⭐️

成长

尾事件

在《Anything You Want》这本书中,Derek Sivers 说他在创建 CD baby 之前,曾花了十二年尝试各种项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回报平平。直到 1997 年他创建了 CD baby(一个独立音乐售卖平台,那时候连 PayPal 都还不存在),然后在六年内赚到了一千万美元。而 CD baby 的商业模式也很简单:每上架一张专辑收 35 美元相册创建费(Derek 手动操作的时间成本),以及每卖出一张 CD 抽取 4 美元分成。 Derek 说他的成功并非来自坚持(做行不通的事情),而是源于坚持不断地改进和创建新东西。 Success comes from persistently improving and inventing, not

自省

宅基地隐喻与重器轻用

昨天看了一篇题为《效率探索为何容易沦为宅基地自建房游戏》的文章,因而了解“宅基地隐喻”这个词,发现过去乃至现在的自己多少有陷入“宅基地自建房游戏”之中。例如对工具(软件)功能的沉迷、对 iPad Only 的确信、对内容平台选择的纠结而不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容本身。 拿最近的切身例子来说,我纠结于博客的写作工具和托管服务的选择。一种方案是 Ulysses 写,然后手动发布到 Typlog 上。这种方案只需安装一个(我最喜欢的)写作软件完成,但“坏处”就是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文章的所有权(Ulysses 无法单个批量导出所有文章),过度依赖 Ulysses 这款工具(而且每年续费不便宜),以及每次手动发布(和修改)文章的时间成本。 另一种方案就是保持现状,写博客用 Metion,博客托管服务用 Farbox,好处是文章都放在自己手里(一篇文章就是一个 markdown 文件),以及「

感悟

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方法

看了 reddit 上一篇关于「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方法」的讨论,下面记录一些我更感兴趣(并且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 Anki(帮助记忆的工具,也即任何笔记类工具,我现在用Notes) * 学习概率论和统计学,但是很多人难以把其应用到生活当中 * 编程,自动化,从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用给产生复利的事情,以及陪伴家人,观照自己)(快捷指令,为效率工具付费) * 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准备读《超越百岁》) * 冥想🧘 * 积极管理自己的能量水平(不要强迫自己在精力不足的日子里做精力充沛的事情,反之亦然) * 良好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婚姻关系) * 善用搜索和ChatGPT * “Learning female nature as regarding relationships,It'll take a lot of unnecessary stress from your relationships.

成长

2024年已经过去一半了

好久没写博客了呢,写上一篇还是在儿子刚满一岁的时候。 一 2024年已经过半了,工作上的一切似乎并没有朝着年初定下的目标走,反倒有些随性,不知这样算好还是不好。 不过这半年整个人的情绪状态还算不错。一方面事业上虽然无大起,但也无大落,这似乎也跟心态更平和了有关,执念少了一些。 另一方面可能也跟家庭有关,尤其是儿子越来越大,就愈发可爱(简直太可爱了!),所以跟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虽然极少时候也会狂暴发怒,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快乐的。所以并没有觉得陪伴孩子是一件多么令人烦扰的事情,反倒因为看到儿子一天天成长,身体和心智都在飞速发生着变化,就感到每一刻的陪伴都是珍贵的。 二 儿子马上就要一岁四个月了,最近关于他,倒是有蛮多可以说的。 上个月带他去了一趟上海玩,于是他就解锁了小小人生中第一次坐网约车,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地铁,还有第一次住酒店(以及吃了一个小时的酒店自助早餐)。本来出发前我跟家属还是挺担心的,不过儿子的整体表现很好,能出来玩他是很开心的,我们大人自然也很开心(虽然有些累)。感觉这一趟下来他又成长了一些。 于是趁热打铁(其实是早就计划好),一周后马上带他第二

成长

2023「年终40问」

1. 你今年做了哪些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2. 你有没有遵守年初时和自己许下的约定? 3. 你身边有人生孩子了吗? 4. 你身边有人去世了吗? 5. 你去了哪些城市/州/国家? 6. 明年你想要获得哪些你今年没有的东西? 7. 今年的哪个或哪些日子会铭刻在你的记忆中,为什么? 8. 你今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9. 你今年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10. 你今年还遇到过哪些困难? 11. 你今年是否生过病或受过伤? 12. 你今年买过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13. 谁的行为值得去表扬? 14. 谁的行为令你感到震惊? 15. 你大部分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16. 有什么事让你感到超级、超级、超级兴奋? 17. 哪首歌会永远让你想起这一年? 18. 与去年的这个时候相比,你是:感到更快乐还是更悲伤了?变得更瘦还是更胖了?变得更富还是更穷了? 19. 你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多的是什么? 20. 你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少的是什么? 21.

成长

我的 2023

对我来说这是漫长的一年。 2023年公历2月也就是农历刚过完年没多久,我儿子就出生了,学着当一名父亲也是我这一年最重要的课题。 如今儿子出生马上就有一年了,这一年对我来说很难忘,儿子的降临带来了欢笑、疲惫、焦虑,更多的是幸福。我也开始慢慢学着如何当一名合格的父亲。 虽然一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非常短暂,但是这一年我看着儿子成长变化飞速,不管是身体、智力还是情感上,简直几天一个样。也终于理解为什么人们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是那么娇弱,那么单纯,却又充满着生机和希望。甚至忍不住感叹人类这个物种的神奇,只需短短一年就可以有那么大的变化,学会那么多的东西。 这一年更多的时间是放在家人尤其是儿子身上的,因为他依赖大人,需要几乎全天候的陪伴和照顾,所以大人的个人时间一定是被大大缩减的。这一年的工作时间可能还没有前一年一半多,内容产出也有所降低。不过可以陪伴孩子成长,帮家属分担更多家庭责任,也是值得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自由职业者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有更多时间放在家人孩子上面(虽然这一年确实比较累)。 我相信2024年依然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在儿子身上,但肯定会比2023年的情况

成长

近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近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应该是「沉浸式翻译」的作者 Owen 吧。他是一名软件开发者,也是一名 Bloger,同时也拥有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实际上我并未见过他,至今也并未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跟他有过互动。 学好英语是如此重要,如果还没学好,就先找一款好的翻译工具 先说说「沉浸式翻译」是什么吧。它是一个免费的浏览器插件,可以实现网页内容的翻译。虽然很多浏览器都内置了网页内容翻译功能,但是都不完美(具体就不说了)。「沉浸式翻译」 可以使用 10+ 种翻译服务,比如可以用谷歌翻译、有道翻译等任何一个你喜欢的翻译引擎来翻译。因为各家翻译的质量和体验(主要是速度)是不同的。而最关键的是支持 DeepL 和 OpenAI 翻译。这两个翻译服务是付费的,因为本身这两个翻译服务的接口就很贵。你可以选择付给软件开发者,然后可以使用这两个翻译服务,也可以付给翻译服务商,利用得到的 API Key 解锁这两个翻译服务。 DeepL 和 OpenAI 这两个翻译服务有啥了不起的?

成长

当爸妈需要好好学

没有父母天生就知道如何应对新生宝宝(虽然宝宝生来就会吃母乳),但是如何照顾新生宝宝是每个爸爸妈妈(尤其是第一胎)都应该提前学习的事情。你不能指望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天,靠听护士2分钟的快速讲解就能学会。别说学会,就是完全听清楚她说的话都很难。 每个父母都应该在宝宝出生之前就开始学习“新生儿养护”的知识。比如如何抱,如何冲奶粉,如何换纸尿裤,如何拍嗝、如何根据宝宝的哭声判断他或她是饿了还是困了还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单纯的想得到爸爸妈妈的抚慰。 如果只推荐一本书,我会给第一次当爸爸妈妈的朋友们推荐这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我看的是第7版),里面的内容非常详细。 第一个月因为有月嫂阿姨带着,加上宝宝一天当中大部份时间都在睡觉,因此并没有感受到带娃的辛苦。我依然可以每天腾出大半天时间来工作。 第二个月是最难熬的,俗称「二月闹」。月嫂阿姨刚下护那几天,所有带娃的节奏和习惯都需要重新调整适应。妈妈代替了大部份月嫂的工作,但是一开始也并没有完全适应。开始几天老婆也担心没有月嫂自己会带不好而陷入焦虑。我的工作也几乎停了。宝宝开始肠胀气,白天睡着的时间减少,哭闹的时间变多。尤其到了傍晚五六点钟开

自省

100000

好久没更博了,最近更多时间是待在家里陪伴家人,尤其是这位出生才两个月的小宝宝。 两年前,我的B站账号「黄杨ME」还只有6、7万粉丝的时候,我就定下目标,争取要在那一年拿到「十万粉丝」奖牌。但是这个目标一年年落空,今年就已经比「佛系」了,一切顺其自然吧。 所以当一个月前收到这个神秘的快递,里里外外包装拆掉好几层,才发现是B站十万粉丝奖牌。内心自然是欢喜的,但是也没有更多兴奋的感觉吧。也因为最近实在没时间管这事,就把它放在家里一个角落。直到前两天才决定拍一期视频和B站观众们分享这份喜悦。 「十万粉丝」算是一个阶段的达成。所以我想写一写关于我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现在这条全职视频up主的道路的。这也算是对自己这几年在职业上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吧。 一切都要先从10年前,我买了一台二手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开始说起。 一台二手Mac 我的大学是在合肥读的一所大专院校,选的是计算机专业。2013 年毕业实习我就在合肥找了一份还算对口的工作——网页设计(开发)。虽然工资少得可怜,但我当时就非常想拥有一台 Mac 笔记本电脑。接下来几个月我就省吃俭用终于买了一台二手 MacBook Pro,还是前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