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感悟

短想法 2023

「短想法」并不是一篇博客文章,而是这一年零碎的想法记录,不会添加配图,保持更新。 Apple Music 的精髓在歌单。 2023/05/16 有两种东西非常有力量,一个是习惯,一个是对比。 2023/05/22 到今天,文字早已不是记录信息的唯一媒介。图片、视频、播客(音频),未来可能还有更多新的信息记录形式。但是文字有它独有的生命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或许是最能经得起时间洪流考验的形式。 梭罗真是一个懂得虚度岁月的高手。 不要费劲去讲大家都看得到的现象,而是努力思考这会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以及,你会建议客户怎么去做。 (用 kindle Oasis 2)阅读时还是更喜欢裸机手感。 不要用 iPad 做 Mac 擅长的事(除非你没有 Mac)。 2023/06/15 钢琴是乐器之王,管风琴是乐器之神!(听巴赫《

感悟

如果可以穿越回过去,给那时候的你送一件东西

如果可以穿越到我的童年,我会送给那时的自己一部数码相机(和一张大容量存储卡)。我会告我:去用它多记录一些生活里的日常,尤其是家人。 如果可以穿越到我的初中,我会送给那时的自己一台 iPod Classic(和一副还算不错的耳机),里面装满我精心挑选的(那一年之前发布的)专辑。我希望那时候的自己能听到更多类型的音乐,而不只是国语流行。我会对我说:你尽管听就好了,喜欢听哪首就听哪首,不喜欢听的就放着,总有一天你会喜欢的。 如果可以穿越到我大学一年级,我会送给那时的自己一台(当年最新款的)MacBook Pro。我会告诉我:你要善用这台工具,它已经在三年后影响你很多,你现在就拥有了它,希望它从此刻就开始影响你。对了,一定要一直留着它,不要卖掉,不要弄丢。 — 冷知识1: 第一部数码相机在 1975 年被柯达发明出来,它使用磁带作为存储介质,拥有1万像素,记录一张黑白影像需要23秒。但柯达当时认为,数码相机的发展将威胁到公司赖以维生的底片事业,所以停止研发。 冷知识2: 初代 iPod 于 2001

感悟

人生切割术,但是反过来

《人生切割术》是去年(还是前年?)很火的一部苹果自制剧,讲述在未来一家科技公司拥有一种技术,可以将人的工作记忆和生活记忆切割开来。 来到这家公司参与“切割”的客户(员工)多是生活中遭遇重大变故或很不如意的人,希望在这里体验工作以获得某种满足感和宽慰,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现实的(暂时性)逃避? 但现实远非如预料的那般美好,生活和工作的记忆切割有很多伦理问题,比如即便工作中的你发现这份“工作”并非你想像的那样好,甚至是可怕的,也必须由生活中的那个你同意签字才能解约。但可怕的是,生活中的你并不知道你在这份“工作”中经历了什么,所以是不会解约的。 这部剧我还只看了一半,而且时间相隔比较久了,所以上面的描述可能未必准确。剧的节奏稍慢,但是充满细节。它并不是一部爽剧,它需要你不断的带入、感受、思考。我还是会抽一些时间再从头把这部剧追完。 在现实生活中,我目前的状态似乎跟剧里正好反过来。工作上有很多压力和焦虑情绪,生活是我的内心宽慰之地,尤其是儿子逐渐变得可爱,简直就是天使。有时候只要看着他,内心都会获得一些平静。 但有些时候,自己多少还是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庭生活当中,我觉得不好,这样会无

亲密关系

儿子来到这个世界170天了

兜兜今天出生170天了,还有十来天就满半岁啦。 最近一个月他的变化也特别大。首先饭量就很大,经常一顿需要吃180ml(应该是到猛长期了)。大运动也有了一些发展,能够比较轻松的翻身,也能勉强坐着。 最近开始尤其爱玩水,不管是洗脚踩水,还是洗澡时蹬水,总能玩得很起劲。要知道刚出月子的时候,每次给他洗澡都要费好大劲,哭上好一会才能洗成呢。 前几天也开始尝试给他喂辅食,目前只喂了燕麦糊。大人用沾沾勺沾上糊糊,然后递到他手里,他便会往嘴里胡吃海塞,看起来是很爱吃的(或者是把这当作一种新的游戏?),每次都把自己吃成一个大花脸。哈哈哈,好期待之后添加更多辅食,看着他吃的样子一定很好玩。 2023-08-07 21:04

生活

想拥有一套有露天大阳台的房子(二)

最近在看一本叫《空气之海漫游指南》的书,想着我似乎有很久没有抬起后好好看看天和云了。而我小时候最喜欢抬头看白天的云和夜空的繁星。恰巧那一天出门办事回来,路上透过车窗就看到天上的云格外漂亮。于是回到家,待到下午近傍晚时分便拿起相机,换上长焦镜头,去楼顶天台拍云。 那会天台顶上也格外舒服,清风阵阵,不似中午的酷热。天上云朵很多,层叠错落,形态各异。 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像那会那样看天看云了。那种感觉很放松,甚至有种满足感。每一片云都不一样,没有一片云是不美丽的。我就那样在天台顶拍了一个多小时。 除了天和云,还能看到被云遮挡住的太阳光,泛白的月亮,偶尔驶过的飞机,以及飞鸟。 所以,我想拥有一套有露天大阳台的房子,可以在阳台看云、听雨、观日落星辰。 2023-07-30 19:06

生活

想拥有一套有露天大阳台的房子(一)

最近越来越希望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一方面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家里的收纳空间愈发不够了,现在家里已经开始有变乱乃至失控的苗头,不过目前尚可接受。另一方面暑天到了,楼下租的工作室没有空调,在下面工作实在是不舒服。前几天把那台 iMac 搬到楼上家里,放在餐桌上在家办公,虽然有些不便,但好歹没那么热。一旦天气转凉一些,还是优选去楼下办公。对我来说,不受打扰的独立空间对于工作效率的保障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工作室总归不是家里,既没有家里舒服,下面东西摆得也乱七八糟,太热了也懒得去整理。 也跟妻考虑过把现在家里的客厅(Living Room)改造成可以用来处理事情的家人空间,用起居室(Family Room)这个词可能比较贴切一些。 起居室(暂且这么叫吧)去掉电视,用一面可以收起来的投影幕布来承担看影视和玩游戏的功能。电视墙被几块洞洞板取代,上面可以挂一些小工具啊、笔记本电脑、iPad、充电线之类的,既实用又节省空间,弄得好也是一面好看的装饰墙。沙发也去掉。换成更舒服的两把单椅。我和妻各占一把,等儿子大一些再给他添一把。中间摆着现在用作餐桌的1米8樱桃木长桌,这台蓝色的

亲密关系

儿子来到这个世界130天了

小宝宝真是一个月一个样,这样说一点也没夸张。4个多月的小宝宝已经开始显现出一些「自主」的趋势。比如醒来时不是一定会马上哭一场,有时候也会自己在那玩一会,或者咿咿呀呀的自言自语。 4个多月的他也对周围的世界有更多的兴趣去探索,有时感觉他的眼神中也多了一些坚定。他总是在观察、抓握或是把东西塞进嘴里。他可以对着照片墙自己看好一会儿,也会在外出看到树时兴奋的手舞足蹈。现在偶尔也能自己翻身。 白天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候只睡个十来分钟就够了,我们打趣的称之为「快充」,「睡觉五分钟,玩耍三小时」。前几个月白天更多时候是在哄着抱着,进入4月白天更多需要陪他玩。现在他的玩兴很大,每天都要出去遛,有时候甚至一天要带出去几次才够。但是最近天气很热,没发带出室外,昨天就开车带他去附近的商场里消耗了两个小时。 关于吃,最近的情况比之前好了很多,对奶粉的接受度有所提高,现在每顿最多也能吃个120ml。感觉很快就能彻底断奶了。 体重:15斤 身高:64厘米 特征:爱玩 2023年6月28日

亲密关系

把兜兜放睡并非易事

想要成功哄睡并放睡还只有两三个月大的黄兜兜,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体力以及一点技巧。 第一步肯定是抱着哄睡。对,必须要抱着哄,我和家人尝试过把他放在床上再用各种方法试图哄睡他,但好像一次都没成功过。总之还是要抱着哄睡。 白天哄睡跟晚上也不大一样,白天情况复杂,晚上则更有规律一些。这里单谈晚上哄睡和放睡的情况。 首先要调整睡眠环境,比如关上窗帘,只开一盏小灯或不开灯,这样可以营造黑暗的环境,让宝宝体内的生物钟感觉到了该睡晚觉的时候了。 其次要保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宝宝的身体一般会比大人的更怕热一些,所以宝宝房间的温度也要比大人感觉上更冷(凉)一度左右。我的经验是保证室温在23.5~24.5℃。有时候会开空调来调节,好在我们选择的空调还不错,可以开启『无风感』并把风量调到1%。 其实不管是小婴儿还是成年人,晚上睡觉时都应该让屋内温度保持相对凉爽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入睡。 第三点也很重要,就是屋内要有适当白噪音,比如开启空调的新风功能,既能保证室内换气,也是提供了一种白噪音。或者也可以让HomePod mini播放白噪音。最近几天我在尝试用Endel app 播放 SLEEP

自省

持续专注和做减法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看这本《专注力危机》,探讨了现今网络时代,智能科技产品和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类的专注力,以及一些解决办法。 专注力确实成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能力,我自认为还是拥有一定程度的专注力,这在我阅读和写作的时候能容易获得。但是我也确实会感觉到在电脑上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关注点从A转移到B,又从B转移到C…… 拥有一个能够让你长时间保持专注的环境也是很难得的,尤其当你有了家室甚至有了孩子之后。 我现在时常就是,一边做着工作,一边思前想后,顾手顾脚,无法全情投入到要做的事情中。宝宝会不会醒?要不要我去哄一下?老婆有没有不高兴?现在是该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回到家里的时间吗?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到吃中饭的点了,我还要不要下去工作? 如果能保证每周有5天,每天有6个小时独有的持续的工作时间,那么工作效率应该会比现在提高不少吧。 这两天忙完手头的一个视频,可以稍作暂停,想想之后的规划。如果说“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现在是想想“选择”的时候。 做什么内容形式?重点做什么平台?如何变现?这些都是最近在考虑的问题。想得太多,这也想做,那也不舍得放,导致现在想法很混乱

成长

当爸妈需要好好学

没有父母天生就知道如何应对新生宝宝(虽然宝宝生来就会吃母乳),但是如何照顾新生宝宝是每个爸爸妈妈(尤其是第一胎)都应该提前学习的事情。你不能指望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天,靠听护士2分钟的快速讲解就能学会。别说学会,就是完全听清楚她说的话都很难。 每个父母都应该在宝宝出生之前就开始学习“新生儿养护”的知识。比如如何抱,如何冲奶粉,如何换纸尿裤,如何拍嗝、如何根据宝宝的哭声判断他或她是饿了还是困了还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单纯的想得到爸爸妈妈的抚慰。 如果只推荐一本书,我会给第一次当爸爸妈妈的朋友们推荐这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我看的是第7版),里面的内容非常详细。 第一个月因为有月嫂阿姨带着,加上宝宝一天当中大部份时间都在睡觉,因此并没有感受到带娃的辛苦。我依然可以每天腾出大半天时间来工作。 第二个月是最难熬的,俗称「二月闹」。月嫂阿姨刚下护那几天,所有带娃的节奏和习惯都需要重新调整适应。妈妈代替了大部份月嫂的工作,但是一开始也并没有完全适应。开始几天老婆也担心没有月嫂自己会带不好而陷入焦虑。我的工作也几乎停了。宝宝开始肠胀气,白天睡着的时间减少,哭闹的时间变多。尤其到了傍晚五六点钟开

生活

儿子出生之后,「静音」这件事变得突然重要起来

两三个月的宝宝对声音已经很敏感,尤其在他刚入睡或即将入睡的时候,隔壁房间的一个喷嚏声都能把他吓一跳,浑身一抖。 装修时就了解过门窗。有些房门主打静音,当时没觉得怎么样,现在有了孩子才发现静音门的意义。通过一扇门,把一个房间和外界从声音层面隔绝开,也就有了一个独立的、声音可控的房间。 由于房子(实际是高层楼房)靠近高架,外界的噪声很大。很明智的当初装修时选择了系统隔音窗,只要关上窗户,房间里立马安静很多(虽然没办法百分之一百隔绝外界噪声,但也已经很好了)。现在的宝宝房间在之前一段时间都是我的工作室。没有隔音窗,我的工作无法很好的进行。 在婴儿入睡的时候,房间里太安静也不行,这样对微小的声音都会变得格外敏感。这时候需要适当给屋子里认为增加一些“噪音”,比如用 HomePod 播放白噪音,或者是打开空调的新风功能,新风运转(实际是外面的空气被抽进室内)的声音,也是一种白噪声。有了白噪声这个「基底」,其他突如其来的声音就显得没那么突兀了。 2023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