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

自省

不要与人在网上争论

今天下午在自己的微信群里和一位网友针对某科技圈的话题展开争论,甚至到了争锋相对的地步。事后冷静下来非常后悔,这样的观点类的争论不仅辨不出个结果,还浪费了大半个下午的宝贵时间,以及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情一度变得很难受和失落。 我想对方肯定也并没有恶意,只是这样的争论于人于己都没有什么实在的好处,可以讨论、分享,但不该争论。争论和讨论最大的区别在于,争论是要有「输赢」的,是关系到「脸面」和「台阶」的,尤其还是在群聊这种「公共场合」的争论,实在不算得体,然而我觉得我们二人在争论的当下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不与人在网上争论」是对自己的新的数字生活原则,对我来说,这种观点上的争论虽不能说绝对没有意义,但弊大于利,也应在今后有意识的避免。 当然,不「争论」不代表不说话,分享和回复自己已知的东西依然是很好的。 当然,我很愿意一对一语音或直接面对面的交流,甚至争一争,论一论。 保持谦逊,保持疏离。 2024-10-08

自省

直面问题

儿子房间窗户的侧边窗帘有些漏光,那一面又是朝东,早晨天亮得早,就会把屋里也照亮,这可能是儿子经常醒太早的原因之一。 老妈几次提到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安装是否太麻烦,所以迟迟没处理。 那天突然又想到这件事,决定不能再拖了,不管多麻烦,还是要一鼓作气解决掉这个问题。 于是拿起手机点开淘宝搜相关的方案,看到有一种带魔术贴的遮光帘,稍作对比后马上下单。 第二天收到遮光帘,按照需要尺寸裁剪,在侧窗上方贴上一条魔术贴,再粘上遮光帘,搞定。整个过程不到 5 分钟,材料成本不到 10 块钱。 2024-09-20

自省

宅基地隐喻与重器轻用

昨天看了一篇题为《效率探索为何容易沦为宅基地自建房游戏》的文章,因而了解“宅基地隐喻”这个词,发现过去乃至现在的自己多少有陷入“宅基地自建房游戏”之中。例如对工具(软件)功能的沉迷、对 iPad Only 的确信、对内容平台选择的纠结而不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容本身。 拿最近的切身例子来说,我纠结于博客的写作工具和托管服务的选择。一种方案是 Ulysses 写,然后手动发布到 Typlog 上。这种方案只需安装一个(我最喜欢的)写作软件完成,但“坏处”就是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文章的所有权(Ulysses 无法单个批量导出所有文章),过度依赖 Ulysses 这款工具(而且每年续费不便宜),以及每次手动发布(和修改)文章的时间成本。 另一种方案就是保持现状,写博客用 Metion,博客托管服务用 Farbox,好处是文章都放在自己手里(一篇文章就是一个 markdown 文件),以及「

自省

持续专注和做减法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看这本《专注力危机》,探讨了现今网络时代,智能科技产品和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类的专注力,以及一些解决办法。 专注力确实成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能力,我自认为还是拥有一定程度的专注力,这在我阅读和写作的时候能容易获得。但是我也确实会感觉到在电脑上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关注点从A转移到B,又从B转移到C…… 拥有一个能够让你长时间保持专注的环境也是很难得的,尤其当你有了家室甚至有了孩子之后。 我现在时常就是,一边做着工作,一边思前想后,顾手顾脚,无法全情投入到要做的事情中。宝宝会不会醒?要不要我去哄一下?老婆有没有不高兴?现在是该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回到家里的时间吗?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到吃中饭的点了,我还要不要下去工作? 如果能保证每周有5天,每天有6个小时独有的持续的工作时间,那么工作效率应该会比现在提高不少吧。 这两天忙完手头的一个视频,可以稍作暂停,想想之后的规划。如果说“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现在是想想“选择”的时候。 做什么内容形式?重点做什么平台?如何变现?这些都是最近在考虑的问题。想得太多,这也想做,那也不舍得放,导致现在想法很混乱

自省

100000

好久没更博了,最近更多时间是待在家里陪伴家人,尤其是这位出生才两个月的小宝宝。 两年前,我的B站账号「黄杨ME」还只有6、7万粉丝的时候,我就定下目标,争取要在那一年拿到「十万粉丝」奖牌。但是这个目标一年年落空,今年就已经比「佛系」了,一切顺其自然吧。 所以当一个月前收到这个神秘的快递,里里外外包装拆掉好几层,才发现是B站十万粉丝奖牌。内心自然是欢喜的,但是也没有更多兴奋的感觉吧。也因为最近实在没时间管这事,就把它放在家里一个角落。直到前两天才决定拍一期视频和B站观众们分享这份喜悦。 「十万粉丝」算是一个阶段的达成。所以我想写一写关于我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现在这条全职视频up主的道路的。这也算是对自己这几年在职业上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吧。 一切都要先从10年前,我买了一台二手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开始说起。 一台二手Mac 我的大学是在合肥读的一所大专院校,选的是计算机专业。2013 年毕业实习我就在合肥找了一份还算对口的工作——网页设计(开发)。虽然工资少得可怜,但我当时就非常想拥有一台 Mac 笔记本电脑。接下来几个月我就省吃俭用终于买了一台二手 MacBook Pro,还是前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