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感悟

人生何其短,人生何其长

人生短暂 人生短暂,只有区区 3 万天(按 80 岁寿命算),而一个 28 岁的青年人,就已经活过 1 万天了。 每个人的一天都有 24 小时,实际上除掉 8 小时睡觉、洗漱、三餐、购物、做饭、找东西、通勤、上班、家务、陪伴家人……剩下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这还不包括种种意外,比如生病、与陌生人无畏的周旋…… 人生太短,所以生活要简化,要学会说不,以及控制不必要的物欲。专注于做更有意义的事,和更重要的人在一起。 人生很长 人的预期平均寿命在延长,再过半个世纪(那时我大约 82 岁),或许活到 100 岁都是常态。当然,我所追求的不仅是更高的寿命,

感悟

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方法

看了 reddit 上一篇关于「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方法」的讨论,下面记录一些我更感兴趣(并且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 Anki(帮助记忆的工具,也即任何笔记类工具,我现在用Notes) * 学习概率论和统计学,但是很多人难以把其应用到生活当中 * 编程,自动化,从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用给产生复利的事情,以及陪伴家人,观照自己)(快捷指令,为效率工具付费) * 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准备读《超越百岁》) * 冥想🧘 * 积极管理自己的能量水平(不要强迫自己在精力不足的日子里做精力充沛的事情,反之亦然) * 良好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婚姻关系) * 善用搜索和ChatGPT * “Learning female nature as regarding relationships,It'll take a lot of unnecessary stress from your relationships.

感悟

关于 D

我的工作室其实是在自家楼下租的一户民宅,看得出整套房子就是为出租准备的。窗户和插座还是交房时候的那些,质量很差,软装可以说是没有,总之抠门到极致。虽然有很多缺陷,但好在离家近(就下个电梯的距离),而且房租尚可能接受。 我在客厅工作,其他几个房间作为储物间和客房,客厅是没有空调的,加上窗户密封性极差,冬冷夏热。现在到冬天了,今早我找了一卷宽胶带,把客厅的那扇漏风的窗户给做了一下贴封。别说,这低成本的方案还真管用,不仅不漏风了,噪声也小了一点(我住的这栋楼旁边就是高架)。 手机刷到一位老友 D 的朋友圈,说他年底即将去坦桑尼亚,圆自己多年的梦想。能去一次非洲大草原也是我的毕生梦想之一,不知何年才能实现。 我跟 D 的结缘是在一次结伴自驾旅行。那时候他还是个互联网小透明。那趟旅行我们聊了很多(大多是他再说),虽然 D 比我小几岁,但我感受到这个年轻人有激情,有想法,而且脑子活。那时候的我还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业余时间写写知乎和公众号,也有了一些关注。我们俩对苹果产品都很有兴趣,所以回到上海后,就决定一起做点事情。 但是这次合伙创业不久便因我主动提出离开而终止了(后来另外一个合伙人也离开

写作

我的很多次心流体验都是在写东西的时候进入的

一 晚上八点,工作室。 花了二十多分钟吧,把 Outlook 邮箱收件箱里的上百封邮件处理干净了,Outlook 的整理功能还是很方便的。虽然意义不大,但是列表清空的那一刻还是蛮解压的。 又打开 Gmail,满屏的已读未读邮件,找了半天没找到类似 Outlook 的整理功能,遂放弃,垃圾 Gmail,还是老老实实当 Google 登录帐号用吧。 (天呐我竟然花了快半小时清理邮件!) 二 坐到电脑前就想做点什么,不然就会感觉焦虑。 昨天整理了 Ulysses(一个写作工具)里写的全部文章,发现有近半(甚至可能大半)的文章都只写了一个选题(标题),或者写了一半,还有一些基本写完了也没有发布。我是该怪自己拖延症呢?还是该怪自己效率太低呢?还是该怪自己太「追求完美」(贬义)呢? 我是如何整理的呢?简单说就三种:删除、存档、打标签。 把一些完全过时的文章直接删除(垃圾桶)

感悟

短想法 2023

「短想法」并不是一篇博客文章,而是这一年零碎的想法记录,不会添加配图,保持更新。 Apple Music 的精髓在歌单。 2023/05/16 有两种东西非常有力量,一个是习惯,一个是对比。 2023/05/22 到今天,文字早已不是记录信息的唯一媒介。图片、视频、播客(音频),未来可能还有更多新的信息记录形式。但是文字有它独有的生命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或许是最能经得起时间洪流考验的形式。 梭罗真是一个懂得虚度岁月的高手。 不要费劲去讲大家都看得到的现象,而是努力思考这会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以及,你会建议客户怎么去做。 (用 kindle Oasis 2)阅读时还是更喜欢裸机手感。 不要用 iPad 做 Mac 擅长的事(除非你没有 Mac)。 2023/06/15 钢琴是乐器之王,管风琴是乐器之神!(听巴赫《

感悟

如果可以穿越回过去,给那时候的你送一件东西

如果可以穿越到我的童年,我会送给那时的自己一部数码相机(和一张大容量存储卡)。我会告我:去用它多记录一些生活里的日常,尤其是家人。 如果可以穿越到我的初中,我会送给那时的自己一台 iPod Classic(和一副还算不错的耳机),里面装满我精心挑选的(那一年之前发布的)专辑。我希望那时候的自己能听到更多类型的音乐,而不只是国语流行。我会对我说:你尽管听就好了,喜欢听哪首就听哪首,不喜欢听的就放着,总有一天你会喜欢的。 如果可以穿越到我大学一年级,我会送给那时的自己一台(当年最新款的)MacBook Pro。我会告诉我:你要善用这台工具,它已经在三年后影响你很多,你现在就拥有了它,希望它从此刻就开始影响你。对了,一定要一直留着它,不要卖掉,不要弄丢。 — 冷知识1: 第一部数码相机在 1975 年被柯达发明出来,它使用磁带作为存储介质,拥有1万像素,记录一张黑白影像需要23秒。但柯达当时认为,数码相机的发展将威胁到公司赖以维生的底片事业,所以停止研发。 冷知识2: 初代 iPod 于 2001

感悟

人生切割术,但是反过来

《人生切割术》是去年(还是前年?)很火的一部苹果自制剧,讲述在未来一家科技公司拥有一种技术,可以将人的工作记忆和生活记忆切割开来。 来到这家公司参与“切割”的客户(员工)多是生活中遭遇重大变故或很不如意的人,希望在这里体验工作以获得某种满足感和宽慰,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现实的(暂时性)逃避? 但现实远非如预料的那般美好,生活和工作的记忆切割有很多伦理问题,比如即便工作中的你发现这份“工作”并非你想像的那样好,甚至是可怕的,也必须由生活中的那个你同意签字才能解约。但可怕的是,生活中的你并不知道你在这份“工作”中经历了什么,所以是不会解约的。 这部剧我还只看了一半,而且时间相隔比较久了,所以上面的描述可能未必准确。剧的节奏稍慢,但是充满细节。它并不是一部爽剧,它需要你不断的带入、感受、思考。我还是会抽一些时间再从头把这部剧追完。 在现实生活中,我目前的状态似乎跟剧里正好反过来。工作上有很多压力和焦虑情绪,生活是我的内心宽慰之地,尤其是儿子逐渐变得可爱,简直就是天使。有时候只要看着他,内心都会获得一些平静。 但有些时候,自己多少还是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庭生活当中,我觉得不好,这样会无

自省

持续专注和做减法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看这本《专注力危机》,探讨了现今网络时代,智能科技产品和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类的专注力,以及一些解决办法。 专注力确实成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能力,我自认为还是拥有一定程度的专注力,这在我阅读和写作的时候能容易获得。但是我也确实会感觉到在电脑上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关注点从A转移到B,又从B转移到C…… 拥有一个能够让你长时间保持专注的环境也是很难得的,尤其当你有了家室甚至有了孩子之后。 我现在时常就是,一边做着工作,一边思前想后,顾手顾脚,无法全情投入到要做的事情中。宝宝会不会醒?要不要我去哄一下?老婆有没有不高兴?现在是该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回到家里的时间吗?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到吃中饭的点了,我还要不要下去工作? 如果能保证每周有5天,每天有6个小时独有的持续的工作时间,那么工作效率应该会比现在提高不少吧。 这两天忙完手头的一个视频,可以稍作暂停,想想之后的规划。如果说“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现在是想想“选择”的时候。 做什么内容形式?重点做什么平台?如何变现?这些都是最近在考虑的问题。想得太多,这也想做,那也不舍得放,导致现在想法很混乱

旅行

怎能没有旅行

下午翻看过往照片,发现我好像极少有在五一的时候出门。其实我想出门旅行很久了,但因家里近期情况特殊,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出太远门旅行。 旅行的艺术 喜欢读阿兰·德波顿(一位秃顶英国男作家)起初是因为读了他的一本《旅行的艺术》。这本书重构了我对旅行的理解。我也反复读过两三遍了,甚至特意收集这本书的各种版本。 我很喜欢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出版的这套阿兰·德波顿文集,开本很小,纸张也很轻,旅途中携带和翻阅都轻松舒服。他轻快雅洁的文笔也很适合在旅途中阅读。 阿兰·德波顿对观察机场和飞机有一种特别的偏爱,甚至专门写了一本《机场里的小旅行》。我也很喜欢他的几本书中关于机场和飞机的描写: “在机场,最引人注目的东西莫过于机场大厅天花板下悬着的一排排电视屏,上面显示着进出港的飞机航班的情况;这些显示屏,不曾有美感上的考量,放在整齐划一的罩盒里,屏上显示的文字版式呆滞乏味,却能使人兴奋,触发想象力。东京、阿姆斯特丹、伊斯坦布尔;华沙、西雅图、里约热内卢。 …… 源于这些显示屏的,是持续不断的召唤,有时还伴随有电视屏上光标不安分的闪烁,似乎在昭示,我们既有的生活多么容易被改变:假设我们走

感悟

清晨小区散步

一 我的眼睛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四处张望,我的耳朵也变得格外敏感——我听到老人拄着拐杖落在地面上有节奏的哒哒声,我听到一个男人打喷嚏的声音,我听到了各种鸟叫,但是并不完全一样,我还听到自己不自觉的哼着小曲,还有自己轻轻的喘息和脚步声。 二 在床上睡得浑身难受,索性六点多就起床了,然后出来散步。我一般会在小区里面绕着走两圈。 今天的温度非常舒服,空气凉爽,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但是还不至于热。已是阳历4月中,小区里的植被似乎也能绿了一些。 虽说是出来散步,但是我还拿了一本书出来,是梭罗写的《漫步的艺术》(我还没有看过)。原本是要拿那本《瓦尔登湖》的,但那本书好像被我放在了工作室了,索性换成这本,反正也是同一个人写的。 书封的背面有一段话: 在我的一生中, 只遇到一两个了解漫步的艺术的人 你穷极一生不曾寻见的东西 有一天却在脚下发现 三 我现在在用手上戴的 Apple Watch 上的录音功能把我想说的话录进来,回去后便可以把录音整理成文字,然后再编辑成一个文章。 以前爱写作之人会随身带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并随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快速记下来。 现在我利用手表录音这种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