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做什么

和儿子玩。

慢跑或行走(最近太热)。

尝试把闲置的 Mac mini M2 作为家庭 NAS 用,并制作发布了两期相关视频(B站/YouTube 可观看)。

用了不到半年的 PSSD 坏了(没有数据丢失),今天下单了一个三星 T7(2TB),等新硬盘到了要重新思考和调整自己的数据备份系统。

看《创意行为:存在即答案》这本书,看《创意行为:存在即答案》这本书,过程中让我对创作这件事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焦虑似乎也变少了。

在电脑上整理过往文章和笔记。

尝试用 Obsidian 整理本地 Mac 笔记,并借助 Quartz(github.com/jackyzha0/quartz) 和 Netlify(www.netlify.com) 搭建了一个公开笔记网站,浏览器访问 macbiji.com 就能看到和使用。这个网站主要是方便我自己查找的,不过也是完全公开的,任何感兴趣或者有需要的朋友都可以打开,然后按下 command + K

Obsidian 可真是灵活又强大啊,但是想用好还是需要稍稍折腾一下。或许某一天我会「背弃」Ulysses,「投靠」Obsidian。

🪴

整理过往文章和笔记的时候,发现一些文章已经过时,可以毫不犹豫地扔进废纸篓,另一些在 AI 日益强大的背景下,变得几乎没有价值。

公众号发过的很多文章也一样,大多数抵挡不过时间的冲蚀和 AI 的降维打击。去年把公众号名字从「Mac派」改成「黄杨ME」,定位也从垂类变成泛个人化,也算幸运吧。

这几天在研究和创作《Mac → NAS》和《我的数据备份体系》这两个选题时,ChatGPT 和 DeepSeek 帮了不少忙,帮我快速理解了一些我自己通过上网搜索都难以很快理解透彻的概念。

AI 时代到来,像我这样的内容创作者是首先被冲击到的一波吧。但我也并不感到焦虑和悲观。换个思路去想,AI 是来“解放”我的,把我从一些奇淫巧技的细节和二次创作的低成就感中解放出来,迫使我重新思考自己创作内容的方向,重新审视自己作为“创作者”这个身份的价值。

🪴

30 出头的我,如今最羡慕——或者说欣赏——的人,是那些非常善于表达者,不管是通过文字、视频还是播客。

在短视频时代,大家都习惯和沉迷于获取,表达(输出)能力反而变得越来越稀缺,这也是我不断想去练习和提升的能力。

不写就无法思考。

AI 或许可以帮我写作,但它永远无法(也不应该)代替我思考。

我依然不会在我的文章中直接引用 AI 生成的文字内容,但我会继续使用 AI,而且一定比以往更多。AI 是帮助我探索和理解世界很好的工具之一。未来 AI 一定会改变很多很多事情,它终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就像电、互联网、4G 的出现那样。

写到这儿我自己就很清晰了。

写有更多自己思考的文章。

做长视频,而不是短视频。(这个留给大家去思考)

🪴

说到 AI,我想再引用凯文·凯利在《5000天后的世界》那本书中的一段话,也是我读完整本书后最喜欢的一段:

……阿米什人拒绝现代技术,崇尚简朴生活。尽管如此,他们也在使用挤奶机。我曾经问过阿米什人,假如有机器人可以帮助他们挤奶,他们愿意使用吗?答案居然是肯定的。他们的解释是,如果一项现代科技可以让生活变得更轻松,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那么这就是一项好的科技,可以被阿米什人社会接纳。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过于追求效率和生产能力,而阿米什人对科技与生活关系的解释,才是科技之所以存在的最本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