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过 Obsidian,我更加坚定的选择 Ulysses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并且习惯使用 Markdown 语法格式来写作,它轻便(纯文本)、优雅、生命力强。
目前我的书写工具主要有两个:备忘录——用来记笔记,Ulysses——用来写文章。笔记主要是给自己看和用的,文章更多是要对外发布,比如公众号、视频文稿还有我的博客。
Ulysses 是一款跨苹果平台的 Markdown 写作工具,简洁但强大。它是付费软件,我每半年给它续费一次(想省钱可以试试申请学生优惠)。关于 Ulysses 的好,我可以列一长排,但对我来说 Ulysses 也并非完美,比如它备份到本地的文库就像是「黑箱」而不是 Markdown 原始文件。虽然 Ulysses 提供了丰富的导出功能,包括导出 Markdown 文件,但是它导出的文件逻辑又很奇怪。总之,它就像是一个贴心能干的管家,但总会在一些时候膈应你一下。

在朋友的力推下,前阵子我还尝试了 Obsidian。它像是 Ulysses 的另外一个极端,数据完全放在自己手里,功能强大灵活,犹如瑞士军刀,但需要你花很多的时间和心思折腾——数据同步、插件,并且 Obsidian 不是采用苹果原生框架开发的(而是基于 Electron 框架),使用体验细节上也会感觉不如 Ulysses。
不过我还是尝试把 Mac 备忘录里积累的 Mac 使用笔记都放在 Obsidian 上管理,并配合 Quartz(一个数字花园搭建开源项目)、GitHub(代码和文库托管)以及 netlify(自动化部署)做了一个网站(听着就很麻烦),只不过我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这个网站,因为我觉得它还算不上一个「产品」。
再说说 Apple 备忘录 app 吧。在 OS 26 中,备忘录 app 支持 Markdown 格式文件的导入和导出了,这使得我重新思考我对笔记和写作工具的选用。

虽然支持 Markdown 的导入、导出,但备忘录 app 依然不支持使用 Markdown 来记笔记(可以尝试第三方插件 ProNotes 来实现对 Markdown 语法书写的支持)。我能理解 Apple 的考量,毕竟作为一款系统内置笔记工具,它是面向所有群体,因此它的使用门槛应该尽可能的低——而熟悉 Markdown 还是需要一点点学习成本的。
不管怎样,折腾过 Obsidan 之后,我更加坚定了继续用 Ulysses 作为主力(甚至是唯一的)内容写作工具,即便它需要付费,即便它有一些不足,但它的综合体验对我来说依然无可替代。
写的文章是要发布的,这一点 Ulysses 做得也不错。发到公众号很简单,只要选择分享 HTML,然后 command-A 全选,command-C复制,再在公众号后台编辑器窗口 command-V 一下就好。Ulysess 也支持一键发布博客或者公开笔记到我的 Ghost 自建站。目前用 Ulysses 的这套写作、发布流程简洁,高效,是我的舒适圈。
至于记笔记,尝试过 flomo、Notion、Obsidian,最后还是回归最原始的 Apple 备忘录。在几次系统升级连带「备忘录」app 的更新后,如今它已经进化得非常强大,但依然保持用起来简单。我依然会把「备忘录」app 当作个人化非公开笔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