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重复造轮子
“不要重复造轮子”是软件编程领域常听到的一句话,意思是不要重复写功能近似或相同的代码,而是要尽可能把它们模块化、可复用。
除了不要重复造自己造过的轮子,也尽量避免从头开始造别人造过的轮子。
这里主要讨论第一种,也即“不要重复造自己造过的轮子”这种情况。
这其实是一种“复利”思维,可复用的模块化小成果积累得越多,后期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就越明显。
“不要重复造轮子”同样可以用在内容创作——尤其是视频创作领域。
我过去的习惯是,每次在视频发布后,把这次拍摄的视频素材以单个视频项目为基本单位存档。
比如这次我想拍摄“Apple TV 使用指南”这个选题,我会拍很多 Apple TV 产品外观和功能演示的视频素材。拍完素材、剪辑、导出并发布是视频创作的大体流程。但是每次视频发布后,这次拍的素材要么就被删掉,要么按视频项目放在视频存档库文件夹保存。

以后做其他视频选题,可能也会有跟 Apple TV 相关的,有些素材其实在做“Apple TV 使用指南”选题时已经拍过一遍,但是不确定素材在哪,甚至可能不存在了。视频做得越多,就越容易遇到这段镜头素材之前拍过了的情况,这其实就是在重复造轮子。

如何让视频素材可复用呢?简单说就是建立(可复用)素材库,下面是我的计划。
1,在视频素材拍摄阶段,要有“我在给我的视频素材库拍素材,而不仅仅是给这次视频项目拍素材”的意识。对可复用程度比较高的素材,更要尽量拍好一点。
2,视频剪辑阶段,先给每段素材命名,名字包含被拍摄的产品和演示介绍,比如“Apple Watch-点开控制中心并点编辑”,目的是方便归类和今后查找。
3,在视频发布后,相关文件素材存档时,要把项目成片和素材分开保存。视频成片放在成片库(通常包括视频成片文件、字幕文件、封面图等)。素材归整到素材库,挑选出重复使用可能性比较大的素材(其他的可以删除),压缩码率,再按视频的内容(比如具体产品类型)来归类,方便日后快速取用。

我正在把过去的视频项目存档文件重新按照这个思路整理。以前的大部分视频项目素材都被删除了,所以工作量不会太大。今后拍视频项目的相关文件素材会尝试用这种方式归类和存档。
我还想到,记笔记的目的之一不也是避免“重复造轮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