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Yang

Huang Yang

2024

2024 年,我是怎么度过的? 带娃,写东西,剪视频,有机会就下楼晒太阳,每周逛一次超市、商场或公园,极少出远门。 作为一个父亲,我自认为当得还算称职。作为一个自由职业创作者,这一年好像也做成个啥事,但也能从自身看到一些变化。 那就写写这一年我身上的变化吧。 从写 Mac 到写我自己 最近在某本书里看到过一句话:“技巧是速朽的,…… 唯有独立的思想,才是引领你穿越迷雾的唯一凭证。” 2024 年把公众号的名字从“Mac派”改成了“黄杨ME”,是想把“以 Mac 为中心”的写作转成“以自身为中心”的写作。 Mac 依然是我最重要的工具,它对我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只是写一些 Mac 技巧分享的文章已经无法给我带来更多的成长,这样的文章我已经写了快十年了,是时候“交卷”了。 2025 年我打算做一个全网最好的 Mac 中文入门实用教程,会比以往我写过的内容都更系统更全面。

发现我的“心智模型”

最近频繁看到“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这个词。 《纳瓦尔宝典》 “所谓的心智模型,其实就是有助于调取你所学知识的简单方法。” ——《纳瓦尔宝典》 《纳瓦尔宝典》这本书有一节的标题就是“发现好的心智模型”。这一节上来就强调,人们习惯依靠过往记忆来推测未来事情的走向,但这种方式常常是不靠谱的,更好的方式是依靠“心智模型”。 书中还分享了纳瓦尔本人的一些心智模型,比如“反推法”、“复利效应”。其中一个叫“如果难以抉择,那答案就是否定的”。还有一个叫“迎难而上”,意思是说“如果面对两个选择,利弊各占50%,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艰难、更痛苦的道路。” “做选择”本身通常也会带来痛苦,并且会耗费精力,尤其当面临关键抉择之时。而拥有“心智模型”的好处就是,它让我们在做选择和决策时更容易,也往往更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 关于如何建立新的心智模型,纳瓦尔给的建议是,一定要多读书,并且要读跨学科领域的书——比如科学、数学和哲学——以及不断的输出,可以是写博客(公众号)、发推(

亲密关系

2025年的第一天

2025 年了,日期还是习惯性地写成 2024。 早上没有被养乐多吵醒,但还是在 7:30 起了床,穿上外套出门,把楼层又挨个找了一遍,连天台也找了,未寻见。 吃完早饭就用电脑拟了一份“寻猫启事”,到附近打印店印了些,贴在楼栋电梯醒目处。 养乐多“出逃”已经过去 11 个小时,现在只能一边扩大搜索范围继续找,一边寄希望于它被某位好心楼友碰见并联系我。 中午驱车带母亲妻儿去了一家粤菜餐厅吃饭。餐厅是妻选的,看起来蛮高档,菜品也合大家口味,儿子吃了不少牛肉以及玉米、糕点之类。 今天儿子表现得乖巧懂事(通常带他出去下馆子都是一件头疼事),是他被这家餐厅安静惬意的氛围影响到,还是单纯在这特别的日子给我这个老爸面子? 总之是一顿完美的生日餐——除了父亲没来,以及养乐多还在外面受冻挨饿——临走时儿子还主动跟餐厅服务员说了句“谢谢叔叔”(题外话:这家餐厅的服务确实不错)。 下午和妻去商场逛了逛,顺便把定的蛋糕取了。难得的闲散时刻,心情本该是很开心惬意的,但无法完全沉浸其中——我猜妻的心情大体也跟我的一样。 新的一年,又添一岁,回顾过去这一年,

成长

更关注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

五年前我离开职场,选择了自由职业者这条道路,从此我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随后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步入而立之年、初为人父……我发现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抓住每一点空闲时间去工作,我毫不费力的戒掉了刷短视频,甚至没有时间看喜欢的剧和电影,每天的时间都挤得满满当当的,我开始有时间焦虑。 然而除去睡觉吃饭、陪家人以及各种生活杂事,每天留给工作的时间只剩这么多,不管我再怎么挤,也不可能增加了。 我还发现,虽然每天做的事情大体相同,但我有时候会感觉精力充沛,有时候感觉身体被掏空。 我开始意识到,现在的我应该更关注精力管理,而不是时间管理。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先做重要的事项 花点时间弄清楚工作时间是被哪些事项所填满,然后按照重要性排序。每天优先做最重要的那部分任务,不重要的可以先放一放或者不做也没什么。 * 构思和确认选题 ⭐️⭐️⭐️⭐️⭐️ * 写作和修改 ⭐️⭐️⭐️⭐️⭐️ * 拍摄和剪辑 ⭐️⭐️⭐️⭐️ * 发布文章或视频 ⭐️⭐️⭐️⭐️ * 回复文章、视频下的评论 ⭐️⭐️ * 读者群聊 ⭐️ * 刷社交媒体获取信息 ⭐️

工具

Ulysses 和 Metion

Ulysses 和 Metion 是我目前用的两款写作工具。 作为 Markdown 写作工具,Ulysses 近乎完美,不管是写作体验、发布体验、跨设备同步以及数据的安全性都做得非常成熟。 而同是写作工具的 Metion,各方面都是不如 Ulysses 的(毕竟 Metion 是独立开发者作品)。 Ulysses 在内容发布这一点上比较自由且好用。我用它写公众号文章,并通过自定义样式渲染成页面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到公众号后台编辑器,就可以发布了。这能大大减轻我发公众号文章的效率。用它写书也完全没问题,或者写个人博客,并一键发布到 Wordpress、Ghost 这类博客平台。 但 Ulysses 于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强依赖」,它的各方面都做得太好了,以至于找不到「平替」,导致像我这样的重度用户会被「捆绑」在这款工具上(正如 Apple 生态体验对用户的「捆绑」)。 另外虽然发布内容很容易,

写作

不停地写作,不断地修改

最近写了一篇某产品的体验文章发到公众号,但我对这篇文章并不算满意,感觉并没有把我想要表达的说清楚,写的也稍显冗长。 后来又改写了一版发了少数派,最后又修改了一版发到我的个人博客,感觉基本把我想要表达的说清楚了。 写作是一种向内的、刻意思考的过程。改写的目的是要挖掘自己真正要表达的最重要的那部分。不停地写作,不断地修改,也是提升写作水平的一种「刻意练习」吧。 Paul Graham 在「Putting Ideas into Words」一文开头便写到: Putting ideas into words is a severe test. The first words you choose are usually wrong; you have to rewrite sentences over and over to get them

2016年我分享的一首歌

2016年我在公众号发的一篇推文中分享了一首曲目《Exit Music (For a Film)》,这是《Westworld Season 1》非常著名的配乐曲目,那段时间我肯定是在追这部剧吧。 (原分享链接来自网易云音乐,这里用 Apple Music 相同曲目链接代替。) Exit Music (For a Film) 2024 年的我意外翻到这篇文章,在 Apple Music 上找到了这个另外的版本(应该是创作者版本),听了一下就被吸引了。 Exit Music (For a Film) — Radiohead 这首歌收录在专辑《OK Computer》,这张来自 2017 年的专辑入选了 Apple Music「百大最佳专辑」,我还发现里面的一首歌《No Surprises》我也听过。 下面是这张专辑在